生物質能是唯一可存儲和運輸的可再生能源
日常生活中,生物質資源眾多,包含農作物、樹木、糧食、飼料作物的殘體以及樹木、動物糞便和其他有機廢棄物,是唯一可再生的碳資源,可轉化為常規的液態和氣態燃料以及其它化工原料或產品。 據統計,生物質能潛力巨大,地球上的植物每年通過太陽能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質能總量約為1440億~1800億噸,大約等于現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倍左右。 “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物質基礎。”蔣劍春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以生物質作為原料經過能量轉換制造的液體燃料,不但可以彌補化石燃料不足,而且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作為唯一能夠轉化為液體燃料的可再生資源,生物質以其產量巨大、可儲存和碳循環等優點已引起全球的廣泛關注。如日本的“陽光計劃”、印度的“綠色能源工程”、巴西的“酒精能源計劃”等等,都將生物質能作為國家戰略推進。 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如每年僅農作物秸稈和林業采伐加工剩余物就達10億多噸。以農作物秸稈為例,有學者在考慮土壤生態保留和秸稈主要用途后認為,中國可新型能源化利用秸稈生態總量約為8661.31萬噸。
一般認為林業采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可收集的約有1億噸,農業秸稈的可收集量比林業多,農林可收集總量約在2億噸以上。”團隊成員、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徐俊明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已經將生物質能開發利用技術等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規?;_發利用作為能源領域優先主題。 據介紹,生物質能源技術發展重點已經從第一代生物質燃料向以木質纖維素煉制為核心的第二代生物質燃料轉變,工藝技術主要集中在生物轉化和熱化學轉化方面。 蔣劍春自1996年以來,一直從事林產化學加工領域的生物質能源轉化研究。他帶領團隊針對農林生物質轉化過程中存在的降解產物組分復雜、原料轉化率低、產品質量不穩定、能耗高等問題,開展了木質纖維和植物油脂定向轉化的基礎理論研究。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經過二十多年的持續攻關,蔣劍春團隊突破了降解產物定向調控、生產過程持續化、多聯產值化利用等工程化關鍵技術,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